首页 - 科技 > 无人机坠毁伊拉克,美无人机黑海坠毁

无人机坠毁伊拉克,美无人机黑海坠毁

发布于:2024-04-12 作者:nyajiajiao.cz 阅读:7

一、伊拉克海关对无人机的要求

必须实名注册、熟悉飞行规则。根据查询环球网可得。

1、必须实名注册:除微型无人机外,所有无人机都需要注册,并在无人机注册后注册。实名认证信息应与飞行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共享。

2、熟悉飞行规则:轻型无人机暂时不需要飞行许可证,但必须了解和掌握无人机带来的相应风险,遵守飞行规则,熟悉无人机的操作流程。

二、美无人机黑海坠毁***

美无人机黑海坠毁

美国无人机在黑海坠毁,为了防止信息泄漏,官方急忙删除敏感信息。虽然美国称这架无人机上面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但俄无视美国烟雾弹,欲打捞残骸。

如果这架无人机残骸真的被俄方给打捞上来,那么对美国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MQ9死神无人机是美国装备的一款高端察打一体型无人机,除了这次在黑海上活动外,它上一次比较出名的行动,当属暗杀伊朗少将苏莱曼尼。

当时这位伊朗高官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机场,原本是要去参加一个谈判的,然而却遭到了MQ9无人机的伏击,最终造成这名少将血洒伊拉克。可以说,这次俄罗斯击落死神,也等于是伊朗报仇了。

为什么这架无人机会出现在黑海方向呢?原因恐怕很简单,那就是要试探俄罗斯。毕竟俄乌冲突已经进入关键时刻,美国需要获悉普京的态度,所以才派出这架无人机进行试探。

结果,拜登这次直接踢到钢板了,俄罗斯苏27上来就把MQ9无人机给撞到了海里。

更加令美国担心的是,俄罗斯接下来还可能对死神无人机残骸进行打捞。毕竟黑海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美国还无法阻止俄方打捞的行为。

虽然美国方面宣称已经删除了死神无人机上的相关数据,但必须指出的是,俄罗斯可是一个黑客大国,恢复一些数据,恐怕并不是什么难题。而且,即使数据不能恢复,能够拿到这款无人机的残骸,那么对俄罗斯而言还是非常有利的。

毕竟,俄罗斯虽然是一个航空大国,但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发展却是比较滞后的,俄乌冲突期间,俄军多款无人机参战,但却很难取得像乌克兰那边一样的战果。

甚至,到了后面,俄方还需要从伊朗手中引进无人机,这些都说明俄方存在相关领域的短板。

因此,能够打捞上死神无人机,通过对其残骸进行研究,或者是进行逆向工程,如果俄罗斯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可以寻求伊朗的帮助。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一款俄罗斯版死神无人机就会出现了。

一旦被美国掌握了这款无人机的技术,那么拜登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更加令美方无法接受的是,哪怕这架无人机真的被俄方给打捞起来了,美国还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能够让俄方归还。

三、“全球鹰”无人机的服役

2000年3月,试飞继续,同年6月服役,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备了全部作战能力。同时,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部署到了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2000年8月,美欧之间的HALE无人机(HALE UAV)系统合作,诺·格公司与EADS签署了一份协议,共同为一种可满足德国国防部空中广域监视需求的、基于HALE UAV的ISR系统制订要求。

在2001年初1架“全球鹰”将布置在澳北部参加美澳联合训练,尔后即将进行跨越太平洋的飞行。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

全球鹰在2001年4月进行的飞行试验中,达到了19850米的飞行高度,并打破了喷气动力无人机续航31.5小时的任务飞行记录。这项记录曾经是Compass Cope-R无人机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2001年10月,美国空军与德国国防部签署了双边项目合作协议。

2001年11月,美军首次将“全球鹰”投入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在阿富汗战争中,“全球鹰”无人机执行了50次作战任务,累计飞行1000小时,提供了15000多张敌军目标情报、监视和侦察图像,还为低空飞行的“捕食者”无人机指示目标。

2002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获两项总额近3亿美元的合同,以全面提高“全球鹰”系统性能。改进将将增加“全球鹰”的重量和功率。

2002年6月,美军研究后认为,重新设计零部件、地面站和采购性能较低系统,是将无人机价格降低的可行方案。目前将研制费用、使用费用和其他间接成本算在一起,“全球鹰”及地面站全系统单价为7370万美元。

2002年6月美国两院通过向澳洲出口“全球鹰”的项目。两院表示只要无人机不装备武器,不违反美国限制武器扩散的政策,政府可以将其出售给其他国家。

2002年9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决定为“全球鹰”制造“增强”型机翼,其目的旨在提高UAV载重和耐久性,这些机翼要比目前的大10%。目标是提高“全球鹰”的性能,达到携带1360千克有效载荷升高到18288米空中,并维持其原有航程和耐航飞行要求。

2003年7月美国国防部开始计划为“全球鹰”加装武器系统,这标志着国防部的无人机政策发生转变。

2003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综合系统分部完成了首架生产型RQ-4A“全球鹰”的制造。该机在完成最后的一系列系统测试后,将在本月底进行首次试飞。同期,诺斯罗普·格鲁门开始“全球鹰”特殊飞行试验,计划于10月初在德国演示其电子情报侦察任务能力。

2003年8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向美空军颁发了国家授权证书,允许美空军的“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国内领空实施飞行任务,使“全球鹰”成为美国第一种获此殊荣的无人机系统。

2003年9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开始研制和生产新型的、能力更强的RQ-4B改型。

2003年10月,在德美两国政府的领导、诺·格公司与EADS公司的支持下,“全球鹰”在位于德国诺德霍尔兹市的海军基地开展了飞行演示验证,完成了6次成功的试飞,验证了采用UAV搭载各种电子情报传感器执行广域监视任务的可行性。这次演示验证也是UAV首次在欧洲的受控空域中成功使用,为今后欧洲无人飞行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4年10月,第一架用于美海军“全球鹰”海上演示(GHMD)计划的RQ-4A“全球鹰”无人机于10月6日从加利福尼亚的帕姆代尔飞到了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首次飞行。

2004年12月,由于五角大楼要求增强长航时无人机的性能,“全球鹰”无人机成本已增至原来的3倍。美国总审计局(GAO)建议五角大楼重新考虑同时开发并生产该新型无人机,并推迟其采购时间。

2005年1月,雷声公司已经签订一项低价研制三组“全球鹰”改进型综合传感器的合同。

2005年3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Tenix防务公司和萨伯系统公司宣布,它们将组队开发一种澳大利亚用地面系统,同诺·格公司的“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相综合。

2005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接到美国空军合同,提供2架生产型RQ-4A。这项2100万美元合同6月2日授予。这些飞行器将加入支持全球反恐战战区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型“全球鹰”无人机行列。迄今已部署的“全球鹰”在200次任务中飞行了4300多战斗小时。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

2005年8月,沃特(Vought)飞机工业公司宣布,该公司已向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交付首套美国空军RQ-4B的增强型机翼。

2005年8月,“全球鹰”的飞行试验工作结束,这使得最新型“全球鹰”向投入实战又迈进了一步。

2005年9月,据驻扎在夏威夷希克姆空军基地的美国太平洋地区空军司令赫斯特称,美国空军计划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全球鹰”部署到整个太平洋地区。

2005年12月,雷声公司获一项新合同,为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全球鹰项目生产地面设备。

2005年12月,美海军全球鹰海上演示型(GHMD)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是美空军使用的RQ-4A“全球鹰”(Global Hawk)系统的改型,,GHMD首次参加了美海军的军事演习。该演习代号三叉戟勇士2005(Trident Warrior 05),从11月28日持续到12月9日。美海军高级官员高度赞扬了“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演习中的表现。并认为在三叉戟勇士这样的演习中综合该系统对于美海军实现其《21世纪海上力量》(Sea Power 21)中的目标来说非常重要。

2006年1月据美空军称,空军首批2架生产型RQ-4A“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已到达中东。同“全球鹰”原型机相比,这次到达中东的生产型“全球鹰”无人机装备的是一种改进型传感器装置。

2006年2月,美空军正在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泰国等太平洋地区国家谈判,试图建立一个在该地区联合使用RQ-4“全球鹰”(Global Hawk)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系统、并分享其所获信息的集团。

2006年3月,美国海军装备的首架“全球鹰”(Global Hawk)RQ-4A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已飞抵其新基地--马里兰州的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Patuxent River NAS)。

2006年4月,“全球鹰”(Global Hawk)RQ-4A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将参加本年度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演习(JFEX 06),拟向美国北方司令部和其他联邦机构演示一种装备有先进传感器的高空长航时UAS,在持续搜集和分发海上ISR(情报/监视/侦察)数据和增强海上态势感知能力方面的作用。

2006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4月5日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6架RQ-4“全球鹰”无人机,今夏将向空军交付第7架RQ-4无人机。

2006年5月,德国国防部与美国国防部在柏林签署了一份关于两种系统间互操作性的谅解备忘录(MoU),这是“欧洲鹰”项目按预定计划,在今年秋季授予风险降低合同之前的关键步骤,为德美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6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从美国空军获得一份90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在2009年9月前研制一种新型机载监视雷达并综合在全球鹰无人机上,为战场指挥员提供无与伦比的环境感知能力。

2006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本届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公布了其RQ-4全球鹰(Global Hawk)高空长航时信息UAV(无人机)的一个未来作战构想:探测并跟踪弹道导弹,执行BMD(弹道导弹防御)任务。

2006年7月底,“全球鹰”无人空中系统已完成超过10500小时的飞行。在6月份已完成的1万小时的飞行中,作战飞行时间占全部飞行时间的比例增加到63%。

2006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升级型“全球鹰”B无人机已于8月25日按计划下线。

2006年11月,美国国防部昨天宣布,空军的RQ-4全球鹰无人侦察飞机项目的成本已经增长了21.4%。

2006年11月,全球鹰第10批次无人机在11月18日完成作战评估试验后,美国空军第九侦察大队上周首次开始使用RQ-4全球鹰执行常规训练任务。这是美空军首次仅需申请一项飞行计划就能在美国空域使用全球鹰。

2006年12月,诺?格公司获得一份660万美元的固定总价加激励修正合同,将对一架RQ-4全球鹰飞机进行改装,使其具有配备多平台雷达技术引入计划(MP-RTIP)装备的能力。

2006年12月,全球鹰已完成了其在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虚拟使用试验,并已在本周将结果提交给澳大利亚国防部。

2007年3月,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ACC)正在考虑将RQ-4全球鹰(Global Hawk)高高空信息无人机的作战使用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比尔空军基地(Beale AFB)。

2007年3月,美国空军已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份2.87亿美元的合同,研制下一批次(第5批次)的RQ-4“全球鹰”无人机系统。

2007年5月,据美国国防部5月18日的通告称,美国空军在现有合同基础上,正同诺斯罗普·格鲁门综合系统公司空中战斗系统部续签总额3.714美元的合同,增购5架全球鹰无人机、3套任务控制单元、3套发射与回收单元和其他有关设备。为开展这项工作,已有1.857亿美元资金到位,全部工作将于2010年3月结束。这项工作空军于2006年3月开始申请,今年5月才获准。

2007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宣布,在AF-4,为美国空军制造的第4架生产型全球鹰无人机于6月中旬执行一项支持全球反恐战任务时,美国军队的RQ-4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机队已完成了它的第1000次飞行。

2007年8月,美国空军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控制全球鹰无人机的温度。

2008年8月,美国政府已知会韩国方面,同意向其出售RQ-4“全球鹰”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

2008年10月,据美国国防部官员称,美国海军正考虑部署它的首架全球鹰无人机飞往伊拉克附近的空军基地,目的是为了验证其执行海事侦查任务的能力。

2009年2月,美国空军批准授予诺·格公司开始对部分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P-RTIP)的雷达系统水平性能(RSLPV)进行飞行试验。

2009年3月,根据一份澳大利亚新的国防白皮书,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并没有放弃采购RQ-4“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2017年左右,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将采购“全球鹰”。

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工作,美国五角大楼从阿富汗战场上调动了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地震灾后画面,并向非政府组织和其它救援组织提供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让他们能更清楚的了解地面形势。

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美国紧急于3月17日从美军关岛基地调派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反应炉受损影像。

2012年6月11日,美国海军一架“全球鹰RQ-4A”无人侦察机在马里兰州索尔兹伯里海岸附近坠毁,幸未造成平民及财产损失,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

2012年8月5日,日美两国政府决定动用无人侦察机“全球鹰”对中国军舰和其他政府船只在钓鱼岛和冲绳附近海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465747283@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