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为什么能传播?病*为什么可以跨物种传播

为什么能传播?病*为什么可以跨物种传播

发布于:2024-04-16 作者:nyajiajiao.cz 阅读:7

一、病毒为什么可以跨物种传播

正常情况下病毒感染的宿主是一定的,比如已经根除的天花病毒的宿主只有人,而有些病毒则同时感染人和动物,而大部分病毒只感染动物。《病毒学概览》里的观点是,病毒的进化路径是:其他动物病毒——人兽共患病毒——人专性病毒。很自然,这是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但也符合我们的认知。

这三种病毒的代表,我各举几个例子:

其他动物病毒——动物的种类很多,有哺乳动物,有节肢动物,有爬行动物,有鸟类等等。比如只感染昆虫的杆状病毒,这对人一点感染性也没有,现实中用杆状病毒载体进行相关蛋白的表达也很常见。再比如,1997年前认为的禽流感病毒(后边详述)只感染鸟类(包括家禽)。

人兽共患病毒——多种病毒可以同时感染人和动物,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称为“人兽共患病”,其中细菌、病毒都可以引起这种疾病。病毒方面,比如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滩病毒,这种病毒的主要宿主是黑线姬鼠,正常情况下,老鼠感染后不发病,只有轻微症状,说明病毒在长期的进化中已经和啮齿类动物达成了平衡。但是如果人接触到这种病毒就可能会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率在5%左右。

人专性病毒——除了上面提到的天花,我们《医学微生物》上很大一部分的病毒都是专性感染人的,比如小时候大家吃糖丸预防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比如最近北京爆出来的一栋楼里感染很多人的麻疹病毒,比如前几天在专栏里写的风疹病毒Rubellavirus等等。

因为没有病毒的化石(估计有,也都忽略了,P.S.病毒实在太小了)。按照病毒的进化路径(其他动物病毒——人兽共患病毒——人专性病毒)来说一下禽流感病毒。

最早病毒学界认为禽流感不会直接感染人的,所以1997年香港的禽流感疫情在学界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不过毕竟事实就是事实,不相信也得承认。

跨物种成功的病毒要能够尽快突变出能够在跨过来的物种内进行传播的能力。比如1997年的禽流感病毒H5N1只有接触鸡的人才被感染,可是到了近年的H7N9已经进化到可以在人之间传播了,中间的弯弯道道,高福院士的文章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有机会再详述吧。还有,去年早期在中东暴发流行的的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MERS-CoV),刚开始只是接触骆驼的人被感染,可是到后期就有轻微的人际传播了,不过比SARS还是要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所幸疫情没有扩大。

二、电磁波为什么会传播出去

答:电磁波的传播部需要介质,在真空中金额能传播,它的传播是靠自己的电磁互相激励来进行了,就是电磁波既有磁场又有电场,由于存在博登波谷,是不断变化的磁场和电场,就产生了自激励,即:电磁波的波动电场激励产生波动的磁场,而波动的磁场又会激励产生波动电场,周而复始第向前推进!真空中这种激励是波速为光速!

当然它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即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电磁自激励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借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波动的特点,也是能自激励的原因。

吹然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但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且电磁波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若同一种介质是不均匀的,电磁波在其中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机械波与电磁波都能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粒两象性.折射、反射属于粒子性;衍射、干涉为波动性。

三、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为什么有施用者人体传播

有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伤口污染、皮肤接触、黏膜感染等途径。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它可以使人员、牲畜、农作物等致病或死亡。生物战剂包括立克次体、病毒、毒素、衣原体和真菌等。

现代生物战剂按照形态和病理主要分六大类:

一、病毒类,如天花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热病毒等;

二、细菌类,主要有炭疽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这是二战前后使用得最多的生物战剂;

三、立克次氏体类,一种能导致斑疹伤寒、战壕热等流行疾病的特殊病原体;

四、衣原体类,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五、真菌类,主要有球孢子菌、组织孔孢浆菌等;六毒素类,主要有葡萄球肠毒素、肉毒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六、毒素类,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糖毒素等。

四、网络谣言为什么能快速传播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好骗的,这年头谁都不傻,不是吗?可是谣言这事儿似乎和智商没什么关系,就像聪明的投资者在风云诡谲的股票市场也可能因为动物精神而跌跟头一样。而且,按照《物演通论》的观点,为了弥补人类对环境适应性的减弱,人应该变得越来越聪明才对。但谣言并没有因为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而消失,相反,依托社交媒体的发达,谣言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传播得更迅速更容易。

既然大家都不好骗,为什么谣言还能传播得如此之快呢?其实只要对比几则疯传的谣言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有如下几个共同特征。

首先,这些谣言相当注重发布时机的选择。当某个话题正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时,谣言就迎来了急速传播的大好机会。比如今年春节的“江西年夜饭”:凤凰男、孔雀女、城乡二元、贫富差距、文化差异等能够引发争议的社会现象,加上“乡村爱情故事”的包装,在过年期间引爆自然十分应景。

美国学者卡斯·R·桑斯坦曾在《谣言》一书中写道,“人们是否会相信一则谣言取决于他们在听到谣言前既有的想法”。生命力顽强的谣言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其传播的内容恰好是我们已经相信的,或者愿意相信的东西。还是“江西年夜饭”这个例子,这样一个网络帖既让我们惊讶,又照顾了我们的偏见。上海女孩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已经固化成了爱慕虚荣,崇尚物质,鄙视贫穷的代名词。该帖中冒充“上海女”的同学的行为刚好符合大众所需要的“剧本”。

文章图片3

这类谣言能够满足人们的宣泄心理,或者说泄愤心理。这未必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坎坷太多,积累了不少戾气才需要发泄,有些时候仅仅是一种极具煽动力的情绪就足以搞得大家血脉贲张,甚至这种情绪的表达在当下已成为一种社交需求,一种社交货币。与此同时,很多自媒体在10W+带动的肾上腺素刺激下也宁愿选择忽略事件真伪,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

谣言往往还擅于捕捉人们的同情心理,很多人在传播谣言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怜悯和同情的心理在进行传播。无论在虚拟社会还是现实社会中,人们通常将自己有意无意地划归为某个团体,为了提升自己在这一团体中的地位,人们会尽一切办法增加自己与这一团体的相似性,强调与其他团体的差异性甚至贬低其他团体。

一旦开始有人相信谣言,相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为了防止被“孤立”会选择保持沉默。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

文章图片4

此外,恐惧和焦虑也是滋生谣言的绝佳土壤。就像“被离职”5次的肖钢,每一次离职消息的传出都是在股市行情惨淡之时。尽管以股市涨跌来判定一名证监会主席的价值很荒谬,但被套牢的股民无暇顾及太多,在绝望和茫然无措中期待着换帅可以重振股市,因此肖刚离职的消息才一次又一次传出,直到最终这个消息变成了现实。类似的还有18世纪末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叫魂”事件,人性的贪婪、嫉妒、被压抑的暴力都借机大肆抒发出来。

谣言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很少有正面积极的内容,这碰巧符合人们倾向于传播负面消息的天性。因此,澄清谣言的举动反而会让谣言更深入人心也就不难理解了,有网友曾调侃“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当然有时,谣言的流布也源于真实信息在社会中的缺失。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官方媒体及相关部门的公信力被稀释。人们对于真相的饥渴,对于媒体的失望都不自觉地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也许,只要人类存在,谣言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认知上没有人全知全能,心理上所有人都有情感,立场上所有人都有偏向,想要降低谣言的危害,恐怕只能像维特根斯坦老人家所说的那样:“凡是我们不清楚的东西,就必须保持沉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465747283@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